众人熙熙,如登春台
青城山,在中国古老传说中,便是因着具备“清虚空灵之气”而构建仙境。此行走进道家名山青城山,感受众人欢聚、享用丰盛宴席和登高望远的愉悦心情。在这里,体验道观太极拳法的刚柔并济,徒步山野,聆听松涛鸟语,山野间的每一步行走、每一次呼吸,都是与自然对话,构建本我的过程。以行养心,以旅养身,且让身心沉醉于这片道家山水,岂不快哉。
泱泱华夏,浮沉千年
从漆器制作的精湛技艺,到川剧变脸的神奇魅力;从三星堆博物馆的古蜀文明,到都江堰的千年水利智慧,再到青城山非遗马椅子的匠心传承,每一处都让您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触摸蜀地非遗的肌理,在千年技艺与古老智慧中,感受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脉动。
巴蜀美食,人间至味
万物须雨而生, 是其饮食也。食补贯穿于华夏几千年的文化中, 强调人类的饮食活动宜顺物之天性而合乎自然。遵循应时而食的哲学在青城山得到充分的诠释,选材自蜀地生长的时令山野蔬珍,以四川传统技法烹调,制作出有机、山野、纯净、本源的美食,呈现自然本味,感念天地滋养,舌尖上的每一缕鲜香,都是道法自然的生动注脚。
当花椒在热油中炸开,辣椒与豆瓣酱混合出川菜独特的鲜香滋味,麻是掠过舌尖的颤栗,辣是味蕾狂欢的痛快,鲜香则是蜀道在唇齿间化开的缠绵。忽然懂得了川菜不是道家清修的禅意,而是市井烟火的狂欢,所谓成都,不过是一场“吃得热烈,活得通透”的人生隐喻。
在民间剧场里,红脸关公、黑脸包拯在刹那间变幻;一出手影戏,飞禽走兽在光影中幻化;木偶提线间,三国英豪与聊斋鬼魅同台共舞,水袖翻飞尽显川剧舞蹈的独特魅力,茶艺师执铜壶凌空斟茶,水流如银丝入杯,更会为每位茶客亲自斟茶。当火焰从演员口中喷薄,变脸绝技在观众席上零距离绽放。
您更可探班后台(额外付费),看演员如何以指尖机关掌控情绪,在油彩与面具间演绎“一瞬千年”的戏剧哲学。
李子柒 “雕漆隐花”工艺衣柜的复出视频一经发布,瞬间引爆全网!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“白月光”带着一件美丽惊心的漆器作品回来了,李子柒在2021年找到成都漆艺国家级传承人尹利萍,表达了学习雕漆隐花的意愿。尽管尹利萍最初因工艺难度大而劝退她,但李子柒仍用四年光阴证明了真正的匠人精神,是让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生。行程中将来到尹老师工作的老漆器场,当亲手制作的漆器饰品在掌中温润如玉,方知真正的奢华是时间。
站在鱼嘴分水堤前,李冰父子“乘势利导、因时制宜”“不与水争势”的治水智慧扑面而来。看岷江水如何在竹笼卵石的疏导下,化作润泽天府的甘霖。
三星堆博物馆,矗立于古蜀文明遗址之上,是一座穿越三千年的时光宝库。这里陈列着青铜神树、纵目面具、金杖等珍宝,每一件文物都镌刻着古蜀先民对天地神明的敬畏与想象。文物不再是尘封的符号,而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具象化表达——他们用青铜铸造神国,以黄金彰显王权。
在青城山镇,“马椅子”竹编世家已守候百年。您将跟随传人选竹、劈篾、编织,看竹丝在指尖穿梭成椅背的弧度,感受榫卯结构中蕴含的力学美学。当亲手制作的竹器成型,您已触摸到道家“道法自然”的哲学:最好的设计,莫过于顺应材料的本性。
青城山的泉水豆花是都江堰的特色美食之一 ,因水质和材质的诸多原因,别有一番滋味。回归原生态,在宿仙谷的柴火厨房,复原这项手工石磨豆花。不止是对载地美食的制作体验,而是能体会这些藏匿在青城乡土里的民俗文化与人情味。食材皆为就地取材,青城山的清冽泉水,农家田地的黄豆。重温儿时最难忘的味道,感受别样的手工乐趣。
青城后山苔痕斑驳的古径尽头,掩着一座明代遗观。这里的体验,由一场“去城市化”的轻徒步开始,直至耳畔只剩下树影婆娑与溪涧合奏的白噪音,呼吸频率被山风调至同一频道时。太极“大师兄”早已在银杏树下候着来客,脚步在青石板上写下太极章法。临近晌午,围坐在斑驳的树影下,品上一桌道观特制古法美食,做一日道家客。从此在城市的事与物中,指尖仍萦着青城晨雾,山泉洗过的凉意、慢炖六小时的白果鸡汤、古柏影中学会的太极,青城山的一场雨、一掌云、一片瓦上霜,青城山的光突然凑成了心底的一道屏障。